他乡的童年

评分:
0.0 很差

原名:他乡的童年又名:

分类:纪录片 /  中国大陆  2019 

简介: 教育,是中国各个阶层共同焦虑的话题,无数家庭穷尽所有把孩子送去国外,都是希望自己

更新时间:2019-12-11

他乡的童年影评:他乡的童年(以色列和中国篇)


创业之国——以色列
以色列是一个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近些年来,被称为“创业之国”。
在以色列,有很多的“少年CEO”。他们的年纪不过16岁,就担任了公司CEO等职场上的重要角色。
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了一家家的创业公司。而且学校和家长也都鼓励他们去做这样的事情。
而我们的16岁,没有家长会让一个未来准备参加高考的孩子,自己去创建一个公司。
就算方案是可行的,但是这些连成年人都做不好的事情,家长又怎么能放心让孩子去做呢?
很多家长的想法是:“小孩子就算创建了公司,公司又能活多久?不如踏踏实实考个好大学,找份稳定的工作,养活自己。”
但是创业带给我们的只有这些吗?
1、行动力
其实每个人的大脑里,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想法冒出来。只要你主动去捕捉他,寻找他,就不愁找不到好想法。
摆出好的想法,只是创新的第一步。
一个好的点子,不是放在那里就会发光发热。你需要去一步一步实现它,才有价值。
而课堂上的东西,带给孩子们的恰恰是实现想法的能力。
以色列国家支持学生创业的做法,恰好帮助孩子们把知识的活学活用达到了最大化。
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了现实,才是真正完成了创新。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每天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跟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没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但真正有了时间,却又想着“就这么点时间,不如约朋友出去吃大餐......”
总是活在“如果我有时间......”的幻想里。
因此,提出如下观点作为总结:
喜欢就去争取;
有想法,就做好计划,一步步实现;
行动起来,才有机会。
2、个人成长
创业就是“实践”。把课堂上的内容,融入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让学习的知识更加的“深入人心”。
创业过程中遇到问题,反向推动孩子们主动学习。
培养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对个人的成长来讲,是极为有利的。
其实大部分人工作之后发现,自己学校学的东西,已经非常够应对多数的普通工作。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就能够在职场上得到老板赏识呢?
上学时,我们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学习的环境中。我们的目标一直是“自我”取得好的成绩,“自我”有好的品质等等。但是职场中不一样,或者说不完全一样。
职场中对于“好成绩”的定义,并不是针对“个人”。
如果一个人工作中只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那你可能比较适合做研究。因为老板不是请你来当“明星”的,老板是给钱让你来办事的。
工作是“为别人打工”,要“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公司和老板不是在培养研究生或博士。
个人能力再强,没有帮助公司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那为什么公司要花钱养你呢?
3、经验
在课堂上,我们有交流讨论,但都是止于课堂。
我们并没有真正去做一些东西。所有学习的东西,都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并没有真正落地。
这样也会导致孩子们想做的很多,但是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反而发现不合适自己,事情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
以色列国家和学校支持并保护青少年创业,其实是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试错平台。
创业,让孩子们早早地了解了职场上不同岗位的不同职责。
以及“如何和同事、合作方沟通?如何解决创业路上的一系列问题?如何平衡学习和创业之间的关系?”
虽然很多这样的创业公司都会失败,但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经验。
比起我们,在对职场没有任何认识的情况下,一毕业就进入公司,迷茫和压力接踵而来,而我们到底想做的是什么呢?
今后等他们真正进入社会,难道不比我们更自信,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
4、逆商
在以色列人眼里,失败并不是结局,错误不是世界末日。
失败过的人,反而会更受人尊敬。
因为他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他们不会因为失败这个结果,而去否认整个过程中的努力。更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去定义别人。
包容失败,也就相当于包容创新。
当你不再害怕失败,就会有更多想尝试的东西。
如果从小就对孩子要求过分高,不允许失败。会导致孩子遇到一次小小的失败,就感觉天塌了一样,无法接受。
成人之后,工作或者感情方面有一些比较重大的挫折,就会一蹶不振,感觉被世界抛弃。
让孩子从小就去面对一个真实的世界,告诉他们失败了没关系,找到原因,再试一次。

传统教育——中国
作为一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古时就有招贤纳士的科举制度,现在的高考也是为了筛选人才。
中国的教育,我们看到了什么?
1、竞争
多年来,“中国式教育”一直饱受争议。
曾经推崇过快乐教育,但又犹犹豫豫不肯放手。现在很多家长仍然表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016年香港纪录片《没有起跑线》中,家长说“我要让妹妹赢在子宫里。”
没错,大部分的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生凤。由此催生了“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的第一批受害者。
现在孩子肩上的压力依然不减,但家长更关注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
《2018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九成家长关注孩子软实力培养。
纪录片中的“小团山香草农庄中英书院”,通过健行锻炼孩子们的“脑力”。孩子们从路边的风景中,可以学到不同科目的知识。
家长作为辅助角色,只能保证孩子们在未成年阶段的成长。
什么是成年后社会生存的“必需品”?这才是当今时代教育的竞争点。
俗话“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考上了大学,作为“成年人”的一切,才是刚刚开始。
“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学会生存”更重要。孩子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然后才是一个“优秀的人”。
仅注重成绩和能力的提升,会让孩子在“人”的属性上,不完整。像制造一架对打地基偷工减料的桥,完工的快,却不经久耐用。
2、传统
艺术家徐冰说“中国文明有一个特点,隔不断。”
中国教育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传统教育。
诗歌教会我们表达和感受。
绘本作家熊亮,教孩子们看到诗歌。
小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诗歌对于我们的影响。我们只知道我们需要理解、背诵它,因为考试要考。
长大了,看到某个景象,突然脑海里就想到了某句古诗。
我们才知道,诗歌是告诉我们:当遇到一份美好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去赞美它,表达自己。
中国人比较含蓄,比如:家人之间不会经常说我爱你。我们不喜欢直接表达我们的感觉,自古就有借物喻人。
这样的方式,反而让人觉得表达更加华丽饱满。
文字教我们规矩发展。
徐冰说:“让你按照中国文明的规规矩矩的方式来发展,是身体的规训。”
孩童本身是没有规矩的,自古中国传统教育就讲究规矩、礼仪等。这个是传统带给我们的东西。
对比西方的快乐教育,我还是觉得,知识就是知识,娱乐就是娱乐。
虽然从一项有趣的活动中学习到一些东西,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但是我们并不需要把所有要学习的东西,套进一种有趣的模式中。
从小让孩子知道什么东西是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去学习,什么东西本来就是难学的,是一件好事。
因为生活和学习不总是快乐的。
3、家庭教育(非记录片中内容)
家庭教育,并不是指教给孩子多厉害的学问;
而是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就像很多文章都说,找对象要看原生家庭,也不是没有道理。孩子未成年前,待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家庭,家庭带来的东西是难以摆脱的。
小时候大人经常会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呀?”很多小孩子都说,“我长大要做一名科学家。”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篇文章叫《做“给英雄鼓掌的人”》,是台湾作家刘继荣写自己不想做英雄的女儿。
我们都希望自己成为英雄,这一点世界上的小孩子都存在这样的理想。不然漫威的超级英雄系列题材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
大家总是想证明自己是聪明的小孩。证明自己一点都没有努力,就可以考上很好的大学;证明自己一点都没努力,就把工作完成的很好等等。这确实是件无可挑剔的好事。
但是生命中还有其他看似不重要,却不可或缺的部分。比如:家人之间的相处;如何去爱别人;如何接受别人的爱;如何照顾自己的身体、心灵和生活等
这些都是前进路上,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安全感。不需要过分占据生活却又不可或缺。是家庭能带给一个孩子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能力。
公众号: gh_62881ed83489

他乡的童年的相关影评

他乡的童年
Townwen • 杂谈
  • 6.8分 高清

    海岸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7.8分 高清

    我为勾勾狂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下载电影就来比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比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