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空]播放记录
——落笔写评时,与实际看完剧集已过去了相当一段时间,所以可能会有细节误差,但大致应是不错的。
一开始决定重看宝莲灯,是因为忽然思念起二哥的颜来,而相比较于正传,前传很显然才是最优解,虽然我还记得刚中催龄掌时二哥和三妹想要奋力表现出年轻的尴尬样子,我也记得宝莲灯这个系列神话剧的尴尬台词(比如爱啊什么的),但一切都是为了颜~
看完全剧后,我才发现相比较于正传这个喜剧来讲,前传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二郎神从0开始,最后一切又归于0,所有的伙伴、温情,在剧的最后,都背离他而去——编剧唯一的仁慈也就是给他留下了梅山兄弟和哮天犬吧——而且很大程度上,这只是为了圆正传里这些人还在他身边设定,而为了维护前传里主角团伟光正的形象,直接导致了和正传剧情断层的情况。
正传中对二郎神的苦心一无所知的梅山兄弟,在前传里却是知悉实情的,而且是充满了正义感的,屡次撺掇二爷反上天去,以修改天条为己任,所以根本无法解释为什么正传里梅山老大会叛出门下,剩下的几兄弟会忽然开始“为虎作伥”,而为了和正传衔接,前传里的哮天犬在去镇压三圣母时曾说过,其实三圣母怎么样,他是没什么感觉的,但是想到这会使主人伤心,他就挺不乐意的。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算是贴近哮天犬的人设,但其实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在正传里哮天犬如此“穷凶极恶”地去追杀三妹的儿子,为了衔接而设计的痕迹都非常明显。诚然,如果要阳奉阴违,二爷需要自己人知晓内情,要有一帮人帮他打掩护,所以这一段剧情设计开始的时候,我就在想后面要怎么圆回来,事实证明是,玩大了,圆不回来了。
可以说,前传用了一整部剧去提升二爷的格局,而正传一把就把他拍了回去。前传整部剧下来,其实杨戬一直囿于两个字,“大爱”。
第一次的困境是救母,第二次的挑战是治水,第三次则是修改天条。虽然杨戬本身并不是个坏人,正传里评价他也是拥有仁慈的法力,但是杨戬自身的杀气实在是过重,他更多的是一个杀伐果断的战神,本心上却没有那么地仁慈,也就是说没有那么多“大爱”,而这也是造成他半生艰辛的直接原因——证据就是仁慈的杨婵只是出现在了莲池旁,就成了有缘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堪与二郎匹敌的宝莲灯,而杨戬的这一身本事可是历尽了千辛万苦方才得来的,这当然可以说是编剧给开了金手指,但其实也是因为杨婵是契合本剧追求的最终价值观的,即“大爱”。杨婵其实就是杨戬的终点。
但杨戬缺乏“大爱”这件事,事实上是无可厚非的,三圣母这种“圣母”才是真正难得一见的。大多数圣母是何不食肉糜,是未经他人苦,便劝他人善,三圣母却是和杨戬经历了一样 的痛苦之后,仍然保持仁慈初心——所以宝莲灯才会为她出世吧。
杨戬最大的悲剧在于他曾有一个那么和美的家庭,然后又那么猝不及防地失去了它,并且是以一种那么粗暴、激烈的方式。一个下午的时间,杨氏兄妹就目睹了父亲、大哥的惨死,母亲则被捕上天去祸福不明,而当他走出杨家家门的时候,他又亲眼见证了世态炎凉。曾经会称他一声二郎少爷的街坊邻居,别说帮扶一把,个个掩门闭户,避之不及,算是有着姻亲的岳家也只想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净,可怜两兄妹连为亡者购置一副棺材都办不到。将父亲、大哥下葬后,两兄妹又匆匆走在逃命的路上,好不容易有人指明前路说可去寻玉鼎真人学本事,最后不但发现这是个连爬云都爬不端正的神仙,甚至还在千方百计躲避于他,生怕惹祸上身。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杨戬来说,此时人情二字,是多么的可笑。
没有任何人敢真正站在杨氏兄妹身边。所以杨戬从来都不感念世间,他的世界里有母亲,有妹妹,有哮天犬,然后也仅止步于此了。在杨戬救母之前,玉鼎劝过他,让他不要那么心急,用个几百年、几千年的“爱心”去化开桃山。这一段其实很有意思,桃山上是有天条坐镇的,而所谓感化天条和正传最后召唤新天条的难题,有点殊途同归,不过正传点的更明白,是要苍生还是要母亲?前传则藏得更深,可以说对于杨戬来说,直到玉帝摆下金乌大阵以前,苍生就没站在天平的另一端上。但真的是这样吗?天条的腐朽早已祸及众生,他母亲只是众生中的一员而已,但杨戬却只能看到自己的母亲。事实上,瑶姬并不是非死不可,只要他此时对苍生怀有哪怕那么一丁点的仁慈,瑶姬就是有救的。当十大金乌摆下金乌大阵的时候,受难的不只是瑶姬,还有桃山周围所有无辜的生灵,仙女都被活活晒死,普通生灵更是早已灰飞烟灭,如果杨戬能有那么一点他妹妹的仁慈之心,那么他肯定早在瑶姬难以承受之前早早地就放弃了,然而他看不到受难的众生,他只晓得举起巨石护住母亲,所以第一次的试炼结果是最惨烈的,以瑶姬丧生告终。
第二次的试炼是治水,和第一阶段里的“全员恶人”相比,这里第一次出现了一个温情的众生人物,即店小二,他就像是一个引子,开启了为杨戬揭去众生“冷漠”纱幔的序曲。曾经在第一次变故中冷漠示人的乡邻,纷纷感恩于杨氏兄妹的恩德,对自己曾经的行为惭愧异常。杨戬这时才慢慢地开始看到众生。治水过程中,出现了导演意图非常明显的桥段,力量不足的杨婵不遗余力地奔走在前线,为苍生,是知其不可为为之,而杨戬别说鼎力相助,甚至屡次劝说杨婵放弃治水,此时的杨戬有力量,但他的力量不足以让他成为独立一方的战神,也不足以让玉帝摄于其威而被迫赦免他,甚至王母认为有一定的机率可以瓦解他的力量。这一切直到杨戬转变观念,愿意挺身而出,方才获得大神通,天庭被迫低头,封其为听调不听宣的显圣二郎真君。
而第三次的挑战——修改天条,明明已经获得“大爱”的杨戬却又止步了,他不得不假手于自己的外甥从其事,前传对此的解释是杨戬咨询了玉鼎,玉鼎认为他可以修改天条,但却无法控制其带来的代价,所以劝说他要忍。我一直在想这个“代价”是什么?为什么看似无所不能的杨戬,却无法控制?反而是身上处处是小毛病的沉香却能控制住这个代价?如果说杨戬遇到的三次考验,第一次是在拷问他是否能看到众生,第二次是在考验他能否对众生产生大爱,那么第三次就是在考验他在个人的情感和苍生之间如何取舍。杨戬在这两者之间是举棋不定的,一念之差,他选定其中任何一个都有可能,这也就是玉鼎所说的杨戬无法控制的代价,而沉香当然在这两者之间也会犹豫,但他由公忘私的概率是远大于杨戬的,因为他对众生的慈悲,或者说大爱,在基调上来说远比杨戬深沉。
不同于杨戬,沉香虽然自小由父亲养大,没有感受过母爱,但他一路的成长历程都是被爱包围的。在得悉真相前,他有疼爱他的父亲,四姨母,躲着来看望他的舅舅,得悉真相后,一路上遇到的小狐狸小玉,东海三太子,丁香,哪个不是仗义施以援手?遁入空门的猪八戒也不像前传里的天蓬一样畏畏缩缩,就连帮助也是偷着的,哪怕对着杨戬也不敢明着说我帮你,这一次,他是明着护着沉香,甚至将他引荐给孙悟空,一路成长中遇到的百花仙子,嫦娥仙子,哪吒,梅山老大,甚至刘家村村民都敢于为他挺身而出,与天兵抗争——村民这一块意义尤为重大,这和杨戬的成长历程是截然不同的,他感受到的是世间的温情,是世间的暖意,而不是无人可依,独身一人的孤寂。而除却温情外,沉香在成长中却很少感受到恨意,他对二郎神直到丁香死前,都没有产生过什么入骨的仇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是相信二郎神对他是存在一定的情义的,所以在万窟山的时候,他才会唤他舅舅,他是真心不相信舅舅会对自己痛下杀手——这跟二郎神当时在桃山喊玉帝舅舅的心态完全不一样,他是相信玉帝会真的杀了他的母亲,而他无力阻挡,所以只能求饶喊舅舅,这种绝境是沉香所无法体会的。而后期杨戬一度被废去法力,贬下人间,沉香居然还能前去寻他并原谅他,这人物要是互换成二郎神和玉帝,你敢信吗?这不是说沉香比杨戬仁慈,而是说杨戬对沉香的逼迫远没有玉帝对二郎神的逼迫来的狠厉,所以这两个人的世界观和为人处世的方式也是天差地别。
一坐上司法天神位置的杨戬立即就察觉到天条要改,这当然是为了苍生,但他做的却只是阳奉阴违——虽然说这也已经很伟大了,但这个方法治标不治本,而真正促使他决定治本的契机是自己妹妹的镇压。也就是说对杨戬来说,他虽然有对苍生的爱,但自己的妹妹的爱却更为深沉,两者之间杨戬大概率会选择后者,或者说选择两者的可能性在他这里是五五开的,其实风险很大。反而是一开始只是想着救母的沉香——虽然后期也推动说要改天条,但他改天条的目的也是救母,格局看起来不大——毕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却会在最后关头选择苍生。为什么?因为对于杨戬来说,三妹是三妹,苍生是苍生,而对于沉香来说,母亲是身边人,苍生也是身边人。从两人打上天庭的规模就能看出来,二郎神一开始是独自一人打上天庭,后来是准备带着自己的小军队打上去——虽然没打成,可以看出二郎神的伙伴很少,很单一,不是自己,就是梅山兄弟和军队。而沉香的队伍是什么呢?有百姓,有妖怪,有道家,有佛家,这就是一个小小的苍生集合体啊。所以到最后沉香面临抉择的时候,与其说他犹豫,不如说他只是在痛苦,抉择是一开始就已经做好了的。
也许有人说,当初二郎神把三妹压倒华山下,也是因为苍生而做出的抉择,但二郎神的抉择明显是不一样的。从一开始,他就没准备一直压着三圣母,镇压只是权宜之计,所以他一直隐瞒玉帝王母,所以他还讨好天奴,这都是在为救出三妹留下的转圜余地。后期一再逼沉香,让他成长,不也是为了假借他的手救出三妹吗?而沉香要做的选择却是她的母亲一辈子不得重见天日,要永远被镇压,真的面临这种选择,二郎神会不会做出当时在桃山一样的选择,不好说。
正传对此也颇有佐证,一是虚迷幻境中,杨戬明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却还是陷了进去,说出了若是能得仙子垂青,情愿反下天去的话语。二是在沉香取得开天神斧,经过三道难关时,有一个神说过就算是你舅舅二郎神也曾在我这关败下阵来。在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渴求的时候,杨戬很容易迷失自己,而沉香在这方面的抵抗力明显强于杨戬。
天规是为所有人定规则,旧天规之所以要被废除,就是因为过于不近人情,且为上位者服务。所以新天规需要制定者能看到苍生,能在自身的“利益“面前,仍能坚定地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玉鼎要他忍,而他要推动外甥去制定新天规的原因。
杨戬在最后没能做到沉香做的事情,但他仍有自己的伟大之处,能在那样的境况下,在拥有那样的实力的情况下,仍能直面自己的不足,这已是非常人所能及。而整部剧下来,杨戬慢慢地从那个只关心眼前人的半神,到如今心怀苍生的天神,成长线非常的清晰,他要改天条,既是为了三妹,也是为了众生,但是在正传里,却一把把他拍了回去,他的所有动因只是三妹和嫦娥,甚至我怀疑嫦娥的占比还比三妹再大一些?那就更加无怪乎需要推出沉香,格局真的是一把回到解放前啊。但是谁让正传在前,前传在后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应该算前传的失败之处。
而除却个人成长的这条线之外,前传还描绘了杨戬的婚姻——其实我挺不能理解磕这对CP的粉丝的,都磕了个啥呀,一地的玻璃渣啊,全磕颜啊?寸心出场的时机很微妙,她正好出现在王母发表了“爱和欲望”的诡辩的时候。后来嫦娥解开杨戬的心结时说爱是付出,而欲望是索取,而寸心的行为就如此踩点地去印证了这一场辩论。远在两人正式建立情侣关系之前,寸心就一直在索取。譬如最为直观的一场戏——两人第一次见面的那场戏,杨戬因为王母诡辩而动摇,失去力量掉入东海,被寸心救起。杨戬醒来以后心神不定,道谢欲走,寸心就说他,你怎么直接走了,我可是救了你,你不应该报答我吗?而杨戬则复以除了口头答谢,无以为报的时候,寸心更是直接给他扣了个忘恩负义的帽子。寸心对杨戬有付出,但她的每一次付出都伴随了索取,如果说母亲瑶姬是爱的代表,三首蛟是欲望的代表,那么寸心就是爱和欲望的结合体。
寸心和杨戬,两个人从来都想不到一起,人生目标背道而驰不说,爱情也是单向输出,他们的婚姻注定了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根本没有什么如果谁早点醒悟或者更体贴一些的例外,除了和离,没有最优解。
从一开始,两人的情感节奏就从来没有合拍过。在寸心已经想着对方应该要以身相许的时候,杨戬正彻彻底底地身处厌世低谷,而当寸心以为自己终究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杨戬其实只是报恩,当寸心想要开启新婚夫妇二人世界模式的时候,杨戬其实心还在兄弟!酒肉!打猎!的模式,而终于当杨戬准备开始恋爱模式的时候,两人都已经婚后好久了,寸心自然而然想要开启下一个阶段,也就是三口之家模式。杨戬永远落后于寸心一大拍,并且两人在这方面从来没有进行过什么有效的沟通,所以两人的情感交流效率一直都非常低下且无效,就他们这种模式,能HE才是见了鬼了。
而从两人的人生目标以及性格来说,更是彻底的背道而驰。寸心看起来刁蛮任性,但其实是一个守规矩的人,她可以小祸不断,但真的大祸是不会闯的。她自己就跟杨戬哭诉过,我不是那个会给家里添麻烦的人。而杨戬却偏偏是那个视“规矩“如粪土的,桀骜不驯至极,甚至他整部剧的使命就是要打破”规矩“,这种使命还延续到了正传。
两人之间的冲突基本都是在围绕着两人有关规矩的世界观打转。比如寸心一开始救下杨戬后,对接下来的剧情发展是有话本子式的预期的——也是非常有规则的走向:救命之恩,一见钟情,以身相许。只是万万没想到杨戬居然不按常理出牌,先是责怪她为什么要救他,这也就算了,完了表达感谢竟然也仅限于口头,我可是救了你一命欸?这么大的恩,不应该以身相许吗?真是忘恩负义!当然寸心最后脱口而出的只有最后四个字,前面的心理活动她是不敢说出来的,因为正统的女孩子,怎么能主动向男子表白啊,这就逾矩了。由此忘恩负义也就成为了寸心对杨戬的日常评价。但是对于杨戬来说,对他有救命之恩的多了去了,在她敖寸心之前,有八戒,有嫦娥,甚至非要说,玉鼎也算一个,难道他个个都要去以身相许吗?而后续杨戬承诺要和寸心结亲后,明知杨戬与天庭关系紧张,明知自己的家族是直接受天庭管辖的情况下,她还非要坚持让杨戬上门提亲,这当然可以说是作,但其实这也是寸心遵循“大规矩”的表现,对于她来说,没有提亲这一道手续,她的婚礼就不完整,这也直接导致杨戬和自己娘家正面起了冲突。
两人婚礼的时候,出现了非常有意思的一段戏,寸心一边跟杨戬说,她跟世俗的女人不一样,不要过男尊女卑的日子,一边又跟杨戬说,我以后就是你的人了,我会做一个好女人,相夫教子。非常典型的世俗女子的意识形态及生活,但她却偏偏还觉得自己不一样,大概不一样的就是杨戬确实会对她人格上有所尊重?
两人成婚后,矛盾迅速白热化,一个原因就是寸心不希望梅山兄弟,三圣母,玉鼎真人继续寄居府中,从杨戬或者观众的角度看,自然是觉得她气量未免也太小了,连这些人都容不下,但从寸心的角度来说,这其实也是一种规矩。正如她自己在剧中所说,你见过谁家里长期住着师父,兄弟和姐妹的?就算亲兄弟,婚后也要分家呢!她的这种说法不能算错,甚至可以说是现在网络上很主流的一种声音,就是小夫妻结婚后,小家庭就是一个独立的生态体,莫说幼时亲密的兄弟姐妹,就是父母也是排斥于这个小团体之外的——欢迎拜访,但谢绝长居(除非需要祖辈帮忙带小孩)。说句实在话,要是寸心是个现代人,上网用她的角度发篇文,估计大家得骂死杨戬和他的师父,兄弟和姐妹,大抵到末了还得加劝一句分。寸心的作法也许在观众眼里没有人情味,但是这个行为本身它很规矩。
而另一个原因就是寸心非常希望杨戬接受天庭的招安。既有她想和娘家重归于好的愿望在,但同时,她更希望的是凭借杨戬这一身的本事,当一个地位非凡的天神。这里面有功利的成分在,但也是出于她“守规矩“的主要人设的需求。只要两人没有分开,这将会成为两人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让她最后放弃让杨戬去当官这个念头的,不过是王母趁机使的和离这个小手段而已。
可以说寸心人生中唯一一次“不守规矩”,就是在还未探知到对方真实身份的时候,就鲁莽地因为颜值爱上了杨戬——那时候但凡杨戬有哮天犬的颜,也不至于有后面的故事。
这两人的婚后生活完美演绎了婚姻可以有多么糟糕这件事。一个从一开始就不是因为爱情入局,一个又过于深爱另一方,一个想要和婚前一样的生活,而另一个却过于迫切地想要独占对方,一个被压的喘不过气来却不做沟通,只是逃避,而另一个摔摔打打,歇斯底里,成为一个天天翻着旧账的怨妇,却也想不到该坐下来和对方冷静表达一下诉求。这场婚姻终于成为了一个噩梦。而这个噩梦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从嫦娥把了无生望的杨戬魂魄劝回来的时候就注定了。
后续王母企图以此为例,说服杨戬婚姻是令人痛苦的,所以天条才要禁止。我只想说,但凡当年杨戬是为的爱情入的局,他的婚姻都不会到今天这个无法破解的地步。
整部前传是杨戬失去的过程,他的身边曾经站着很多人,他曾经收获了很多情义、声誉,然后他一个一个失去了,最后还在的只是哮天犬和梅山兄弟。正传和前传均是英雄成长史,只是前传的英雄更为凄凉。
下载电影就来比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比兔TV btutv/miuwa/xink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