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是一个穿越时空破案的故事,只是最后比较狗血观影动机
看到是「看不见的客人」导演的作品,遂观之。深度解析
这种带着穿越时空剧总归要先梳理一下其中的概念和规则。下面从确定的结论到需要推导的结论分别列出。先列出电影直接由演员说出或者明示的设定,我们称之为公理:
跨时空交流的条件:特定时间段、特定设备、特定地点且双方都要打开并处在设备前才能进行。
跨时空交流的对象:25年前的过去方和25年的未来方。
跨时空交流的时间进程:同步随着雷暴天气进行,即双方不沟通时时间同步流逝。
跨时空交流对过去方的影响:过去方的记忆没有缺失,且不知道时间线的变化。
带着其他世界线记忆的人,碰到其他人会得到与之相关的记忆。
跨时空交流不会影响本身所在世界线,而是在本世界线外产生了一个新的世界线。比较明显的实证是,女主在醒来后没有在同样的时间再次进行沟通联系过去的小男主。因此可以断定,影片主要进行的时间线是一个全新的时间线,而不是原本的。二者在第一次沟通时分道扬镳,变成了相互平行的两个世界。因此我们可以明确的认为,本电影中存在三条时间线,而不是一条。因此在下面的论述中分别以男1~3,女1~3来称呼各时间线的男/女主。证据就是男2小时候的回忆中出现了未来的模糊的自己。从剧情逻辑上来说,那次沟通并没有真正建立,没有出现新的时间线,但出现在了男2自己小时候的回忆中。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作为25年后这一方只能沟通本时间线的过去对其施加影响形成新的时间线。 而作为过去的自己可以接受无数个未来的联系,每一次联系代表一条新世界线的产生。凡是参与过交流的人都会保留原时间线记忆。这类更改历史问题的电影,最核心的矛盾就是更改后的历史变得不可接受这件事。这中场景能出现的前提就是有人能保有其他世界线的记忆这一核心。而谁能保留这个记忆因此至关重要。然而导演却在这点上出现重大疏漏,使得整个故事立不住脚,接近崩塌。先罗列两个事实:
在线1和线2之间,参与改变历史的是女1和小男1。留下记忆的是女1和小男1
在线2和线3之间,参与改变历史的是男2和小男2即小男1。留下记忆的却依旧是女1和小男1(暗示男2可能还没到女1那个醒来的时间点)
只有这种情况,才能保证故事的发展合乎结局。但这个设定会导致一个隐患,这导致了一种类似于观测者效应的可怕结论。
观测者效应:我的观察,影响了本不会影响的实验结果。在这部剧里,我不参与,但我得知了我本不该得知的信息。亦就是说,理论上女主应该知道任意多的时间线上的事情,她应该成为所有平行时空的女主的集合体。那就失去了本片他想回到原初世界线的根本动力——对女儿的爱。设定外的问题
未来人作为改变历史的一方会怎样
结合我们前文所做的设定总结,会发现还有两个大问题。
为什么女3在第二天白天才醒来
为什么小男3是在下午接到的
第一点完全是个大bug,笔者想不出合适的解释。只能说,未来人作为改变历史的一方,会以一种bug的方式在不确定的时间醒来。第二个问题在电影中非常违和,为什么一开始是晚上女主跳楼自杀,镜头给出只剩1小时44分钟。一转头男2却在一个天亮着的时间点沟通过去,并且小男主确实在白天接到电话。考虑到不太可能是制作上的疏漏,唯一的解释是打出电话的是男3,最后的HE发生在第4条时间线。但是这对男2来说没有意义,他没有必要让自己在第三条线再走一遍(不要让自己在第4条线看到分尸现场?)。原时间线会怎样
导演没有描写穿越后的时间线。个人认为可以考虑两个角度:
世界线重制,一切从过去重新开始;即原世界线消失;
两条时间线并行,即原世界线继续进行,未来人只是获得了原时间线上的记忆;
从导演展露出来的情况来说,应该是倾向于第1种情况;毕竟女主直接跳楼自杀,如果不是世界线重制这种设定如何能圆回来。但这一点与我们的第一个推论完全矛盾。因此我更倾向于第2种情况。这引出这部电影最不能理解的情况,那就是整部剧的第三幕。
凡是参与过交流的人都会保留原时间线记忆。这条是笔者,基于整个电影的结尾得出的结论。我们从男2,亦或是女1自己的视角,是得不出这个结论的,更有可能的也更具一般性的可能性是:
因为我参与了改变过去,所以我能在现在保持原来的记忆同时,这种理解,也是笔者作为观众在不知道结局时第一时间的理解。所以当女主自己跳下楼的时候,头上的问号可想而知。就算男2能再次救你,但是你作为一个第二条时间线生活了这么多年,你继承自女1的记忆全部一笔勾销。对于你这个存在本身已经消亡了。不可能先知先觉的意识到自己作为女3还能成功醒来,还能作为女2亦或者女1存在下去。
如果按照女1的记忆的存续为依据的话,那女2的行为只能理解为:
我不知道我跳下去后还会不会记得时间线2上美好的一切,但是这里没有我的女儿,再见了我的爱人,我要去找我和渣男前夫的女儿。可能读者还不能理解,我们从第2条时间线的男2的视角来看:
小时候接到电视通知看到一个大姐姐,没人相信,自己苦苦追寻,找到了那个女生并且成功和那个女生结婚。结果有一天早上起来老婆突然被夺舍,让自己意识到真的可以联系过去,老婆真的是当年的女人。没想到被夺舍的老婆突然说要改变过去,不肯跟自己一起生活。最后还好让老婆恢复了记忆,老婆居然还是不肯,硬要找回前世那个和渣男前夫生的女儿。为了逼迫自己帮她找回女儿,结果老婆跳楼自杀了。
当你在男2视角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大大的WTF?男2能救的不过是隔壁世界线的老婆,与他何干?
抛开设定这些细节。我们总览整部电影。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这部电影。首先给这部电影定个性:
这是一部披着悬疑皮的爱情片
吗?
导演的悬疑片功底是毋庸置疑的,整部电影的悬疑感,节奏把控得十分到位,对于最后的谜底,前文也给出了足够多的提示。从声音、镜头到剪辑,都很能调动观众的悬疑感。遗憾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羸弱的剧本逻辑再神仙的导演都救不回来。从剧本的一开始就差点没把我不是真正的凶手两个字写在脸上了。起初我还以为是一手替人伸冤的戏码,但四十分钟(可能有大佬五分钟就看到了结局)后就看到了结局,这期间凶手甚至没有什么诡计。这种情况对悬疑片来说是十分难受的。还有就是对女主穿越前的铺垫,各种之后情节中用以推动剧情的信息,密密麻麻得挤在正式进入剧情前的十几分钟内。其中更有甚至以极其不合逻辑的方式出现。试问有哪个被抓现行的凶手,会说出自己原本的埋尸计划?甚至剧中人物亲自下场吐槽。 作为观众的我第一时间就把他当作了拯救老实人的一个伏笔。哪成想这就是直挺挺的题干,在女主解不出难题的时候直接拿来照抄。作为把他当作悬疑片的观众来说像是去高档餐厅人给你端了一碗白米饭,你以为这有什么说法,结果人家就是一个普通的米饭一样让人无语。只能说,这不是一部好的悬疑片。
姑且先承认「你在这条时间线出轨,那你在别的时间线也出轨」这种有罪推论的正确性。影片中出现的几对情感关系都存在这出轨与背叛。话说女主这种一秒钟爱上男主的设定算出轨吗。邻居和凶手这种偷情关系真的是真正的爱情吗。与其说他们后面关系这么好来论证他们是真爱这种论调真的成立吗?「为了N」、或者「白夜行」那种共有罪恶的带来的爱不就是他们这种关系吗?说的我都想去回顾那两部了 在他们身上我没感受到多少爱。只感受到狼狈和苟且。男女主之间就更离谱了。在最后一幕的短短一个握手之间,身份从警察与被害者转换为夫妻。就算他们的过去经历了再多艰难险阻,观众最多理解这位小男孩25年来对这位未来女性从不确定到追寻再到依恋的心路历程,却完全不能了解这女主对这小男孩从怜悯到依恋的陡然的心理变化。更别提这位爷为了可能不存在(在第二条时间线上的其他人来说)女儿直接自杀的举动。哦,这是从后面跳来的我,来提一嘴,这女主的老公出轨完全是有罪推定,他出轨完全是给了女主甩开老公一个正当性理由。
说到女儿,这真的是亲情片吗?我看也未必。这部剧里的女儿只是单薄的女主的回忆,是导演推动剧情的工具人,是女主改变世界线后后悔的理由。总得有个后悔的理由吧,要是世界线跳动以后大家都过上幸福的生活,那这电影还拍个啥呢。除此之外,女儿在这电影里没有任何作用。女主对女儿的爱也没有任何细节,翻来覆去的就是女主和女儿在一起荡秋千的镜头。提起女儿就是我很爱女儿,我要找女儿。没有细节的支撑,并不能让观众感受到她对女儿的爱。
所以,这到底是什么。苦了这个导演了,拿着爱情片的本子拍了一个悬疑片,剧本太短了,没时间给他写那么多东西。不免想起「想见你」,喜欢这种题材的推荐观看。「想见你」是这电影各方面的升级版。技术层面
想吐槽的太多,总算讲完了,最后还是抛开剧情。冷静分析其他技术层面的东西吧。其实本来这种外国电影,我不太会评论演员的演技。毕竟我和这些演员不熟+对于外国人有些脸盲,不太会分辨他们之间的表情区别。不知道这女主到底是在我面前同样的表情摆太多了还是其他什么情况,让我有些反感是一个扣分项。看电影中人物角色的成长变化,是电影的一大魅力。我只能很遗憾的通知大家,这部电影中没有任何人经历了成长,没有任何人得到救赎。不推荐。导演的老本行真的很到位,虽然其他剧情上有瑕疵,但是这部电影悬疑这部分内容做的还是很完整的。没有国内传统的机械降神,甚至有点本格推理的味道,在关键部分全都有完整的证据和暗示给到观众。当然有些太直给了,基本上四十分钟就已经给出了全部证据,可以直接跳到结尾。题面破解后做的惊悚氛围也相当给力。
这种高概念的设定不能自圆其说的话,反而是自束阵脚。两头都吃力不讨好。不如沉下心来专心写一个悬疑故事,而不要加入最后一幕这种无厘头的爱情桥段。说实话把女儿去了,把第三幕去了,好好拍一个穿越时空的破案故事,会比现在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