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养成记2

评分:
10.0 力荐

原名:俗女養成記2又名:俗女养成记 第二季 / The Making of an Ordinary Woman

分类:剧情 / 喜剧 /  中国台湾  2021 

简介: 谢盈萱等原班人马回归出演,天心加盟饰演新角色。40岁的陈嘉玲从天龙国回到故乡台南

更新时间:2022-01-24

俗女养成记2影评:俗女养成记 —— 你好哇 六年级女生


1、

延迟追《俗女养成记》,看了第一部接着看第二部,还意犹未尽的买了原著小说,见缝插针地在一个下午读完。以前是听说这部剧好看的,但是没想到那么好看,观剧体验感怎么说呢,看着看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讲的故事很简单,在台北上班的特助陈嘉玲在四十岁的当口结束了做了多年的工作,紧接着结束了在一起多年的感情,回到老家台南,用多年积蓄买下了儿时的“鬼屋”,迎接人生下半场。

叙事的形式也很有意思,一边是成长中的小陈嘉玲,一边是长大后的陈嘉玲;两条线并行,顺带丝滑转场,抛开剧情不谈,最开始看是有些不习惯的,突然冒出来的升格镜头附带浮夸音乐,看习惯了觉得也还好,挺过前两集,就能渐入佳境。

经常听到很多编剧高谈阔论,我们要写小人物,要写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真正贴近生活的故事。但仔细一想除了周星驰的电影,我着实一下子想不起来什么印象深刻的“小人物”。而更为难得的是,俗女养成记和星仔逆袭记挺不一样,星仔最后变成了星爷,而俗女永远不会是淑女。

2、

俗女养成记的好看,就是在于她的俗。

作为一个女孩子,大家多多少少都是受到过父母的“淑女教育”的,入门级的有什么笑不露齿,穿裙子的时候两腿并拢,学个乐器培养气质之类的。

就像小陈嘉玲被爸妈带着去学钢琴一样,做钢琴老师多好,体面又气质,受人尊敬不说,还不用四处奔忙,在家就能教学生。看上去是一副流光溢彩未来的美好愿景,但随着剧情的展开,牺牲父亲换车心愿买回来的钢琴,最终的命运还是成为了巨型家庭置物架。

看到这我不禁哑然失笑,在我家因为一时兴起带回来的“置物架们”简直不要太多:专门用来晾衣服的跑步机把手;只玩过一次就再也找不着的泥塑刻刀;放在书柜最上层按键都快生锈的长笛,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就好比钢琴老师会对每一个前来学钢琴的学生家长夸赞他们的小孩很有天赋一样,当我有一天突然想明白,间歇性地附庸风雅并不能在陶冶个人情操上起到什么实质性功用后,就放弃了刷小红书时看到的“一个人也能提升自己的精致感好物”进入按钮。

诸如此类的瞬间还有:与其在西餐厅里拿着刀叉意兴阑珊地切速冻牛排不如和朋友一起坐在烧烤店开一瓶冰可乐撸串;与其在周末的傍晚看一部世界名导充满个人主义色彩但时刻犯困的经典影片不如和我妈一起溜个弯按个摩来得痛快。

从前我是耻于承认自己俗的,就像小时候去学钢琴的初衷一样,不是喜欢钢琴也不是对音乐感兴趣,只是觉得很高级,是一种下里巴人对阳春白雪刻在骨子里的心向往之。

说个刻薄点的例子,我的父母,或者身边很多朋友的父母,对孩子,尤其是女孩子未来的最好构想就是一个和钢琴老师差不多的职业——大学老师。抛开学术理想不谈,大学老师所带来的稳定,体面和寒暑假,以及对于后代的隐性教育资源,在不少恨嫁的父母眼中,这个职业是一个能在相亲市场里力争上游的筹码,好比生日蛋糕上的一圈裱花,装饰作用为大。

现在想来这个看法或许是有几分道理,但也足够狭隘狂妄。

尽管它的确导致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叛逆”,曾经赌咒发誓地跟爸妈说:“我是绝对不会去当老师的。”

且不论我也没那个本事,更重要的年少轻狂。

自以为是地觉得我怎么能过一个一眼洞穿将来几十年的人生呢?我可是个心怀理想的青年,应该去追梦,去007,在清晨五点就登上从通州进城的地铁,每天中午蹲在公司门口伴着雾霾吃一份十五块的盒饭,好像不去找点虐,就不足以话人生。

如果把刻薄放在自己身上,会觉得,我就是什么都不用操心的日子过得太久了,才想人为地给自己找点苦头吃,但这种苦头必须是可控的,轻飘飘的,随时可以反悔的。

因为你知道自己可以随时开局重来,自然底气十足,才敢年少轻狂地揶揄当大学老师这条路。

换一个思路想,我们的父母总是希望我们去捧得一个铁饭碗或是从事一份稳定的工作,其实是无可厚非的。他们见过我们不曾预见的太多风浪教训,希望庇护孩子不要遭此困顿。在时代的洪流或意外涌来时,“大学老师”已经是很多普通人的父母能为孩子想象力衍生到的最好出路了。这和所谓的相亲市场或者邻里面子关之甚少,大概是一种“世人养子往聪明,惟愿吾儿愚且鲁”的心态吧。

但话又说回来,家人只是给你展开一种路径,怎么选,怎么走,全在自己。

3、

就像剧里陈嘉玲被男友求婚,最开始也是开心迫切的,她几乎不费吹灰之力的在寸土寸金的台北拥有了大房子,婆婆虽然控制欲有点强,但似乎也不是不能忍受,至少愿意豪掷千金地给她买各种名牌。如果她不那么在意婚纱的款式到底要不要自己做主,不那么在意新家的装潢风格,再忍那么一段时间,她也顺理成章地拥有了一个世俗意义上的幸福人生。

结果呢,她莫名其妙地要跟男友分手,在上司给她介绍高薪工作的面试现场因为想起家人,脑子一抽要放下一切回家生活,促使她做出决定的理由是一种很玄妙的“感觉”,这个理由怎么看怎么站不住脚。

陈嘉玲的行为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跟我爸一起看相亲节目,男嘉宾在24盏灯全灭之后对心动女嘉宾最后的告白的垂死挣扎环节,男孩子不死心地问:“你找男朋友最看重什么啊?”女孩子一甩头发轻飘飘地来一句:“嗯,看感觉吧。”最后的结果自然是遗憾离场。

因为一般来说,说看感觉的,就是对你没感觉。另外,节目组选歌也选的很妙,我甚至觉得歌词就是当代文艺青年恋爱内心戏实录。

“没那么简单 就能找到聊得来的伴 尤其是在 看过了那么多背叛 ”

“感觉快乐就忙东忙西 感觉累了就放空自己 别人说的话 随便听一听 自己做决定”

“不想拥有太多情绪 一杯红酒配电影 在周末晚上 关上了手机 舒服窝在沙发里”

一个不爱社交,喜欢沉浸自我,可能有点文艺小爱好的人物侧写瞬间随着歌词浮现。

大家吐槽文艺青年久矣,最容易被吐槽的往往是这一波人的恋爱观,比如说别人问:你谈恋爱最看重的东西是什么啊,对方大都一脸讳莫如深地说:“精神共鸣。”

如果你非得问什么叫精神共鸣啊,多半会干巴巴地找补几句:“聊得来啊,兴趣爱好差不多。”后来长大了一些,仔细琢磨这件事,觉得倒也至于。如果你觉得跟一个人很聊的来,大概率证明,人家很会聊天;如果你觉得跟一个异性很聊得来,并不证明你们是soulmate,大概率证明,人家是个很会聊天的人。诚如犀利教母洪晁所言;“中国女人经常被mind fuck”。

其实,在之前我除了耻于承认自己俗之外,也耻于承认自己是个文艺青年。

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文艺青年变成了一个贬义词,它的背后代表着假清高,不接地气,喜欢给自己加戏等等为人不喜的品质,更重要的是文艺和俗气是矛盾的呀,你都已经标榜你是个文艺青年,追求精神共鸣了,那你就不能追求物质了,最好是有情饮水饱,再不济也得一箪食,一瓢饮,人可以不堪其忧,但你必须不改其乐。

这种非常对立的两种思考方式让我一度活得非常拧巴,并且拧巴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得陇望蜀,很不快乐。

前不久跟一个朋友聊天,她本科学的是历史学,后来去英国读书,最近计划去清华读博。一路走来受的都是非常正统的学术教育,同时也是一个创作者,写小说和剧本,聚焦女性话题。

最初我觉得很疑惑,学术研究要求严谨刻实,创作更需天马行空,到底该怎么平衡。她想也没想的回答我:“这不冲突,只是运用大脑的不同区域而已。”我想这句话也同样可以运用在所谓的文艺和俗气的平衡之上,这两种特质同时归属于我们身上,不过是性格中的一体两面,自然共存。

4、

陈嘉玲,一个爱做梦的四十岁女人,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普通的理直气壮”的可能。

譬如我最近在追的第二部,也就是陈嘉玲回台南之后的生活,我觉得这部剧一直延续的好看,很大一部分程度来自于它的“真。”

这个“真”不单单说它的服化道,而是你可以感觉的剧里的角色都是活生生的“人”,这种真实又鲜活的感觉在一众悬浮扁平的国产剧中显得尤为鹤立鸡群。之前逛 小组 有个搂主提问:“怎么样写出鲜活的人物?”点赞量跃居榜首的评论是这样写的:“想的说的做的不一样。”

从来在影视作品中能让我们印象深刻或是喜欢讨厌的人物角色,绝大部分都是引发了人的“共情”或“共鸣”。我们在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引起内心涟漪,这也就是艺术史论当中讲到的“移情”。

俗女养成记当中展现的就是很多个普通人的生活,家里人琐碎温馨的日常,女孩子在成长中的彷徨和唐突,面对生活不断下坠时一份忍耐达观,都显得绵里藏针又利落痛痒。

《俗女养成记》是一部很出色的女性视角群像剧,其实除了剧里塑造的这些可爱又美好的女性角色之外,剧里的男性角色也是有血有肉,真实可感。

我想提一个细节,属于陈嘉玲的爸爸阿文。

在第二部里,随着女儿搬回台南,父亲的身体也逐渐衰老,一场突如其来的痛风引得全家人开始重视起他的健康,父亲计划学个兴趣班,没想到在舞蹈教室里遇见了多年前的学妹。

五六十岁的人了和学妹喝咖啡叙旧被孩子们发现,和一般的狗血家庭伦理剧不同,儿女对父亲这一点“中年出格”行为报以的却是一种看热闹又带点宠溺的语气:“老爸怎么能把到这么正的妹。”

陈爸爸在和学妹约会好几次之后带着“后青春期”心性跟老婆赌气,直言她管自己太多,一个大男人身上的钱也被收干抹净,在台风天就要来临的时刻也要赶着去上舞蹈课,而陈嘉玲的母亲是怎么做的呢?她给老公买来了中古吉他,还大手一挥给了三十万,邻家阿嫂说男人有钱就变坏,劝她小心,母亲却难掩得意地说:“阿文不敢的,他把钱都压在枕头底下哦,我每天早上都去数一遍,一分不少。”

我觉得这两个桥段是特别有意思的,几十年相濡以沫的感情让母亲不可能看不出自己丈夫在这一刻的小九九,但她依旧选择了相信和包容。至亲至疏夫妻,这种包容不是纵容自己的丈夫的“出轨和游离”,而是一份难得的笃定。

她太了解阿文了,自小就是金德兴药行不受宠的大哥,一辈子为人温吞和善,有太多委曲求全。在他极为有限的人生中几乎没干过任何规矩之外的事,更别提什么高光时刻,阿文是个普通人,普通人的人生太普通了。

所以当一段年轻时来不及展开又阴差阳错重逢的感情突然出现在他面前时,那种吸引力是很致命的。

这份吸引力和对象无关,和道德无关,单单是一种人对于“原来我也是某个人故事中的主角”的窃喜和追忆。这种感觉更像是一份迟到的弥补,青春的落日余晖被投射到学妹身上,难免浸润其中,一再咂摸。

人总是对未完成的事情记得更清楚些的,回忆总是喜欢把从前勾勒上一层金边,我们习惯于去记住那些美好的、快乐的、闪着玻璃光的事物;选择性地忽略掉争吵、猜忌、和决心放弃时的坚定。

藏在回忆里的人,最佳的归宿也只是在回忆里而已。

说“电影是延长三倍人生”的杨德昌也在《一一》当中拍过人到中年重逢初恋的桥段。NJ借着去日本出差的由头见了早年远嫁美国的初恋情人,他们一起逛街,一起去公园,一起逛夜市,顺带一起见了洽谈方的日本代表。两个人同框的最后一幕戏是去了酒店,开了两间房。

第二天一大早,当NJ站在房门前时,听到了服务员说的佳人先行飞回美国的消息。

NJ回家之后有这么一段独白:“我这样说好了,你(NJ太太)不在的时候,我有个机会去过了一段年轻时候的日子,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那个必要,没那个必要……”

作为一个港台言情脑残粉,不得不说,我喜欢这样的留白,有一点隐秘幽暗,有一点欲说还休。人性难辨,谁都不是完全磊落的圣人,我们都只是带一点贪婪,带一点的可爱的俗人,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家人。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妈特别爱跟我讲再甜甜蜜蜜的小情侣到最后都会变成过日子的两夫妻。多巴胺的分泌时间最多只有两年,激情褪去,属于婚姻的狰狞石块陡然出没;好比家人之间,虽然唇齿相依,总会有发生摩擦磕碰,让人血压升高。

血缘的纽带把我们牵引在一起,不管吵过多少次,留着眼泪控诉过多少回,终究会恢复手拉手去逛菜市场的关系。家人之间的爱没有办法非黑即白,相互依存着,又相互损耗修补着。

像冬天妈妈在火炉上炖着的鸡汤,又像是睡到晌午起床姥爷留下的便条,一粥一饭,吵吵闹闹,或许没有那么多的浪漫和轻盈,但胜在一份把后背交给彼此的心安。

5、

看完《俗女养成记》真的蛮像喝了一大碗暖烘烘的鸡汤,暖而不腻,很有营养;也总能在角色身上看到自己亦或父母家人的影子,时常忍俊不禁。

陈嘉玲在四十岁的时候依然有重开人生下半场的魄力,已经比我们绝大多数人勇敢幸运太多;一个女孩子在成长中需要达成的生命里程碑,没有哪一样是不需要按捺心性,屏息凝神才能侥幸获得的。

允许自己成为一个世俗意义上不那么优秀的普通人,允许自己的俗气计较和小聪明,既然从小都不是得三好学生奖状的了,也何必费力去迎回来一张“优秀女性”的牌匾,放在屋里占地,挂在脖上嫌沉。

走走停停,沾沾自喜;生活自是,有滋有味。


俗女养成记2的相关影评

俗女养成记2
mostri • 笔记
  • 6.8分 高清

    海岸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7.8分 高清

    我为勾勾狂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下载电影就来比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比兔TV icp123